2025年07月12日
微信

故事 | 为践行基督之爱 她创办老年公寓 服务老人十几年

作者: 刘索菲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7月11日 14:09 |
播放

“我今天为你祝福,耶和华必天天看顾。你在家在外,你出你入,耶和华必一路保守……”等候在李院长的办公室时,门外传来一群老年人的歌声。

李院长坐在办公桌前,手拿电话处理着老年公寓的事务。她留着一头短卷发,脖子上围着一条丝巾,面色红润,脸上挂着笑容,整个人显得特别精神,完全看不出她已经六十多岁了。

六十多年的人生中,她把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老年公寓。是什么让她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又是什么激励着她跨过一个又一个艰难?交流中,她反复提到“践行基督的爱”。我想,这就是答案了。

为践行基督的爱 开始创办老年公寓

“爱的使徒约翰是‘第一任养老院院长’,耶稣把祂的母亲托付给他,没有托付给祂的弟兄姐妹。”李院长说。

她最初办老年公寓的初衷是为了照顾那些服事上帝的老年工人的父母,他们一边需要服事教会,在自己也需要得到照顾的同时,却又照顾着更年老的父母。据李院长介绍,当时她婆婆已经快70岁了,还要一边在教会服事,一边照顾父母。因此,李院长萌生了建立老年公寓的想法,并为此祷告。

上帝借着李院长小姨眼癌得医治的事情推动了老年公寓的建立。那个时候,李院长小姨得了眼癌,需要动手术,手术费30多万。原本打算手术的小姨,因为一些机缘巧合而放弃了手术,转而由李院长带着一起祷告,再配合医院的一些小治疗,最终得到医治。而原本打算用于手术的费用却成为了老年公寓的经费,购置了一批设备。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老年公寓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就遭到了一些同工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长老(李院长也是一名长老,曾在教会做过讲台的服事)要去做上帝的工,而不是去做那些“没用”的事情,去照顾那些即将要离世的人。但李院长却坚定地表示:“我能把我的信仰借着我的手亲自去做,能够见证出来,我觉得很有价值、很有必要。”。就这样老年公寓开始建立,并一直坚持做到了现在。

靠基督的爱服务老人

最初,老年公寓无偿帮助照顾教会长辈的父母。后来,长辈因为老年公寓不收费而内心有愧,坚持要付费。也因此,年公寓开始收费,但因着基督的爱的缘故,收费也很低。

慢慢发展后,老年公寓开始有了护工。这些护工原本是在外地打工的弟兄姐妹,但因着基督的原因,他们愿意接受低工资待遇来服事老人。而他们之后也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带着基督的爱去做老人的工作。

他们凭着无亏的良心去服事,将服事做在上帝面前,因为知道上帝的眼目遍查全地。一天拖一次地可以,拖三次也可以;老年人的衣服2天洗一次可以,5天洗一次也可以;夏天每天都要给老年人洗澡,不能洗的可以给他擦身体。无论如何,所作的服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饮食很重要 但情绪更重要

十几年下来,在接触老人的过程中,李院长发现,对于老年人而言,比起饮食,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好他们的情绪。

她表示,有时候老年人是因为生气、想不开、抑郁而带来的疾病,吃不下饭,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的。因此,她认为:“老年人不是要吃多好、喝多好,但是他们心情好的时候他就能吃好、喝好,但他心情不好的时候,(饭)再好他也吃不下去。”她继续说:“饮食很重要,但情绪更重要。”

她解释说,老年公寓帮助老人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次序,他们按时起床、按时休息、按时做操、按时出去玩。并且他们一起唱诗,彼此沟通,也有人陪着他们说话、聊天。他们没有孤独感,慢慢心情就好了。心情好了,就能吃饭,营养就跟得上,体温也不下降,外表体征也变好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多疾病都可以自愈。正如圣书所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养老工作,沟通很重要。”她这样强调。一个老人很想念子女,当工作人员跟她沟通并告知老人会打电话通知子女来看望他时,老人就可以一上午安静地坐着等子女来。但如果工作人员不搭理老人的需求,老人就会一直叨叨个没完。

靠基督的爱得胜艰难

养老工作并不好做。俗话说老人就像“老顽童”“老小孩”,虽然有和小孩子像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就像李院长说得那样,你批评小孩子、蹬小孩子,他还会害怕;但你如果蹬老人的话,他可能一点也不害怕。

“面粉不要钱了?不想让我们吃菜、吃干粮、吃馒头,光叫我们喝稀饭就喝饱了。”当稀饭烧的稠些时,喜欢喝比较稀的稀饭的老人这样抱怨说;
“煮鸡蛋吃啥,没盐没油的。”不喜欢吃煮鸡蛋的老人发牢骚,有时还会把鸡蛋扔掉。事后,工作人员只能将鸡蛋重新捡起;
有的老人说想喝鸡蛋汤,有的老人说“不如吃个蒸鸡蛋”;
……

面对不同的需求,李院长说他们无法称每个人的心意,需要跟着大多数人的口味来走,但都是凭着凭着无亏的良心对待他们。

有的老人刚吃完早饭就忘记了,工作人员只好说去为他打饭,直到把午饭送过来;还有的老人羡慕其他老人的子女给父母钱,就诬陷别人偷了他的钱。工作人员只能自己先垫上那笔钱,之后再找老人子女说明情况。好在子女知道自家老人情况,也没难为工作人员。

老年公寓虽遇艰难,但也名声远扬。“他们说一句顶我们说一万句”。老人的家人、亲戚看到老人在老年公寓生活得很好,纷纷发出感叹说,老人在老年公寓比在家里好。有时,李院长走在大街上,就会听见有人喊她李院长,跟她打招呼。李院长就知道他家肯定有人曾经在老年公寓待过或者此刻就在老年公寓。

未来的路还很长 但践行基督的爱不会变

李院长小时候心脏不好,那个时候她父母都是基督徒。她心脏不好的时候,一祷告就好,不祷告就不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她开始接触信仰。但由于心脏不好,医生嘱咐她不能干重活、不能感冒、不能生气,最要命的是不能生孩子。然而,在上帝的帮助下,她顺利生了四个孩子。如今,四个孩子都已长大,李院长也有了孙子孙女。

然而,与一般父母经常帮助照顾孙子孙女不同,李院长却很少这样做,因为她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老年公寓的事情上。

前段时间,李院长女儿的孩子感冒了,女儿希望她能过去帮助照顾一个星期,她和丈夫可以好好搞搞自己的事业。但却被李院长拒绝了,她直言:“我也有我的事业”。虽然她内心很矛盾,也很想去看孩子,但她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照顾孩子的话,老年公寓的很多事情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好在李院长的孩子们也都能理解她。而李院长也常常跟孩子们见证上帝的恩典:“上帝给我好的身体,你们就应该感恩。”

李院长表示,照顾老人是个高风险的工作,因为人到六七十岁,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的,甚至是奄奄一息的,没有爱心是很难坚持去做的。但上帝的手一直保守老年公寓到如今。她分享说,疫情期间很多老人去世,但他们老年公寓没有一例死亡;甲流很严重的那段时期,老年公寓也没有一例被感染。

虽然当地的养老院也不少,硬件也比他们强,但李院长自豪地说:“但我们也有我们的特色,我们的特色就是践行基督的爱,用我们的爱心守护好她们。”

如今,李院长依然奔走在老年公寓的服事中,工作人员依然带着基督的爱服务每个老人。时间在流逝,服事人员也在流动,但他们里面的精神——践行基督的爱——却不会改变。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voffka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